在陕煤电力信阳有限公司,有这样一群人,依靠自主维修和自主创新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,他们就是公司的科技工作者。
攻坚克难 做到极致
技术革新的路上,什么是生动的注脚?那就是极致的拼搏。
二期两台660MW机组原为传统的燃油点火、助燃方式,不利于发电成本的控制。通过调查研究,等离子点火是一种不需要燃油便能直接点燃煤粉。唯一的要求就是对运行参数控制要求较高,运行人员调整难度大,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堵磨、锅炉灭火等情况。
要把想法变成现实,把不可能变为可能。怀揣着对新技术的探索,依托周新成劳模创新工作室,在发电部负责人周立国的带领下,周新成、曹焱等技术人员查阅资料、分析设备运行工况,记录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,查找各种影响因素,梳理形成原因分析报告。为确保问题解决,他们利用机组停机检修机会,不畏锅炉动力场试验时炉膛内灰尘大的困难,钻炉膛、进风道,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,为燃烧调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通过不断总结教训,最终形成了《等离子冷炉点火技术措施》。
据统计,近三年来锅炉使用等离子点火启动8次。机组启动按照平均耗油15吨/次计算,累计节省燃油120吨,节省费用约84万元。机组深度调峰助燃等离子使用时间为2088小时,节省助燃用燃油2400吨,节省费用约1700万元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。
团结一心 其利断金
“如果不是三年前因为调度数据专网系统光电转换器电源出现故障,短时间内购买不到同等型号的备件,致使面临电网的经济考核这一缘故,或许也不会有我现在的‘一等奖’”。 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陕西省企业“三新三小”创新竞赛一等奖的三期项目电气主管张松跃说起《光电转换器供电方式优化研究》科技成果时,满脸的感慨。
回忆起当初改造的初衷,张松跃说:“一是兴趣,我十分热爱电力电子,想不断尝试,实现自我价值。二是革新。为了技术发展与管理创新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摆脱对厂家的技术依赖,减少备件采购费用,加快故障处理进度。”
怀揣着热忱之心,张松跃毅然决然的挑起了重任。他带领电控班的张杰、郭洋利用下班时间查资料,对不同型式的光电转换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不断的通电试验,记录大量的试验数据,最终摸清该设备供电回路。随后通过对试验数据和供电回路地分析比较,得出可互相替换的解决方案。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,仍不断对该成果进行优化,提炼出一项专利。目前已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。
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香满园。在公司像张松跃这样的“创客”达人还有很多,比如论文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的设备管理部炉控班长张晟。他考虑到二期的循泵出口蝶阀从投产至今未升级也未改造过,加之PLC的更新换代快,一旦出现问题很难买到同型号备件,以及PLC对于问题的排查和逻辑的拓展上,都不及DCS。
通过反复论证,张晟决定将循泵出口蝶阀PLC控制改造成DCS控制。没有实验数据,没有参考文献,就像在黑暗中摸爬前行。面对困难,张晟“泡”在厂里,千方百计地搞研究,一遍一遍修改方案、一次次核对逻辑和回路搭设。“一次不行,再来一次,两次不行,接着试!”正因为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,达到了预期效果,用最少的费用解决了重大安全隐患,也提高了检修时处理问题的效率。
匠心逐梦 奋斗出彩
创新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,“小改革、小发明、小创造”便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呈现“喷涌式”增长。截至目前,公司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6项,已获授权通知7项。被陕煤集团推荐申报三新三小成果21项,10项获陕西省企业“三新三小”创新竞赛奖。6篇论文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,多项成果获得行业内成果奖和论文奖,多人被中国设备管协会授予设备专家、技术能手称号,1人被授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之光科普专家称号。锅炉专业和电控班被中国设备管协会设备检维修创新班组。(毕秋菊)